与金牌厨柜总裁潘孝贞

发布时间2019-11-21 18:16:32

揭秘:金牌厨柜“工业化柔性定制”GIS系统


南京的李女士最近换了新房子,装修的时候,她就和丈夫说好了,其他的部分他们商量决定,唯独厨房她要自己做主。作为一名家庭主妇,每天她有大量的时间呆在厨房里。以前住在老房子的时候,开发商把厨房设计得过于简单化,厨柜少,收纳功能不足,随着东西越来越多,用起来诸多不便,这一次新房装修,李女士决定按自己的需求来定制一套厨柜。


定制家具在国内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从早期木匠作坊式的定制到如今的信息化定制,家居行业已经走在智能制造的前沿。如今的消费者也越来越重视基于个性化需求的生活品质。李女士在网上搜索定制厨柜方面的资料,最后她选择了只专注厨柜的定制商——厦门金牌厨柜股份有限公司。从1999年创立开始,金牌厨柜便一直专注为消费者营造舒适的厨房环境,是厦门厨卫百亿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拥有行业唯一的国家级厨房工业设计中心,十几年专注厨柜的背景让李女士觉得更放心。


她从金牌厨柜官网进到了设计预约的页面,留下联系方式后,很快营销人员便为她安排了设计师,并预约了上门量尺的时间。两个工作日后,工作人员便带着红外线测距仪到达了李女士家,对着四面墙壁来回按了几次仪器,厨房尺寸的数据便出来了。设计师当场和李女士沟通起设计方案,并根据李女士家的厨房结构在后台系统的房型库里筛选相应房型,数据库里即刻弹出来数百种设计方案,李女士挑选了自己喜欢的类型。


通过与设计师的讨论,她家的厨柜图样从吊柜到脚柜,在电脑中不断地进行款式和颜色的变换,直到设计成她满意的样子。第二天,李女士便收到了带有准确数据的设计图纸,图纸还附有详细的订单信息,就不同材料做了相应的报价。李女士根据自己的预算情况做了选择,并提交了订单。


每天,金牌厨柜生产厂接收到数以千套的厨柜订单,每套厨柜都是依据客户实际需求定制而成。李女士的订单确定后,数据便进入了金牌厨柜的信息化生产系统。系统在确认订单后便进行生产排料安排,拆单处理,并在自动拆料的同时生成机器代码进行自动加工。一张厨柜订单会被分拆成上百个零部件,包括了板材类,五金类等,每一个零部件都会在系统中生成自己的条形码,每一个条形码都包含着不同的信息,如工单号、规格、材质和工艺等。


由于厨柜生产工序复杂且生产工期紧凑,为确保每个订单在短时间内准确无误地交货,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金牌厨柜将信息系统和机器设备打通,全程进行自动化控制生产,通过条形码链接起整个生产流程。不同的部件被分到不同的生产线上,相关机器设备通过扫描零部件条码,即可通过系统自动控制加工工艺,进行切割、打孔、封边、焊接等处理,实现智能制造。包装、发货过程也都采用全条码跟踪管理技术,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降低了差错率。


当然,对于这些复杂的后端制造过程,作为消费者的李女士并不需要知道,她只需要在手机上打开金牌厨柜的微信端口,登陆信息系统,查看自己订单的生产进度,然后等着厨柜送上门来安装就行了。


12天后,李女士订单中所有的零件生产完毕后通过条形码管理被整理到相同的配送单送到了家里。通过信息化系统,一套高端定制的欧式厨柜从提交订单到交货只需要12天的时间,而整体板类产品的生产周期被缩短至7天以内。安装师傅一次性安装成功,没有发生现场需要切改的情况。随后,安装师傅拍了一张图片上传到金牌厨柜的系统后台,售后服务同时开始启动,客户人员稍后将对本次定制服务的进行回访。至此,从下单到交货,一切都如期进行,金牌厨柜的又一单定制厨柜成功交付。


信息大系统


金牌厨柜能如此迅速、准确无误地完成该项定制服务是因为打造了一套“金牌GIS系统:工业化柔性定制-智能解决方案”。


GIS信息化系统由六大模块集成:大数据分析系统、在线设计系统、移动互联网应用、敏捷供应链平台、车间数控系统、数据采集系统。从前端的精准广告投放、客户管理、定制厨柜设计到后端的排料生产、供应链管理及售后服务等,信息化打通了企业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流程。


在家具行业,金牌厨柜是信息化起步最早的企业之一,早在十二年前,金牌厨柜便开始着手创建信息化部门。这与两位创始人潘孝贞和温建怀的经历有关,两人都是跨界进入厨柜行业的高知分子,对厨柜行业的定制化和信息化有着深远的思考。


在早期,国内的厨柜行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庞大的市场容量使得各厨柜生产企业都忙于跑马圈地,做得稍好的企业都把精力放在产品模仿以及经销渠道拓展上,个性化的生产还没有进入他们的议程。


但金牌厨柜意识到未来这种定制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企业需要有一个大系统从根本性解决这个问题。从设计到资金流、材料流,甚至公司的决策体系都关乎其中,而不是建设仅仅局限于生产线的信息化系统。但这个方式能不能行得通,究竟要怎么走,他们心里也没有底。


2004年2月份,一篇发表在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上的论文引起了金牌厨柜的关注。南京林业大学杨文嘉等教授在论文中提出:大规模定制是21世纪家具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并从五个方面探讨具体实现途径,还提出了一个大信息化系统的概念。


原来在国外早就存在的个性化定制大规模生产的概念。这正是金牌厨柜要寻找的理论依据。


找到了方向的金牌厨柜开始筹建信息化部门,还专门聘请了第三方软件技术公司为金牌厨柜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操作软件系统。金牌与软件技术公司合作顺利,通过两年左右的时间,金牌厨柜的信息化改造已经小有成绩,初步建立了全流程化GIS系统模型。该信息化改造工程也被列入厦门市科技局的地方课题项目,得到了政策的支持和鼓励。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正式将信息化列入“五化”,提出“两化融合”的概念,即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提倡“企业信息化,信息条码化”。


一时之间,在厨柜行业,如欧派、索菲亚等企业也纷纷加大了对信息化改造的投入。金牌厨柜的信息化改造之路与同行企业有所不同,后者更注重的是打造满足后端柔性生产的信息化系统,而金牌厨柜的信息化是全系统全流程全部门,追求的是把企业所有部门所有模块都纳入GIS信息化进程中来,让彼此信息互通。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企业。2010年,先行一步的金牌厨柜的信息化改造项目被推荐到国家科技部。科技部对金牌厨柜考察后决定将其作为863课题研究的主持单位。863课题正是企业解决个性化需求与规模化生产的信息化改造的研究计划。作为厨柜行业唯一一家参加该计划的企业,金牌厨柜获得了进一步验证和完善GIS信息化系统的机会。


在863计划的具体实践中,GIS系统充分考虑了数据开发利用的需求和外部供应链的管理,实现订单评审跟踪、订单自动排产、外购件采购进度跟踪及订单成本分析等功能,不仅解决了个性化需求与规模化生产的矛盾,还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


合力聚变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战略官曾鸣表示,工业时代的大规模生产,较多地体现了经济学中的“规模经济”概念——少品种、大批量,而信息时代的C2B模式,则更多地体现了“范围经济”概念——多品种、小批量。他认为,今天的管理者,必须学会如何拥抱这样一个范围经济即将占据主导的新世界。


然而,厨柜定制环节尤为复杂,小批量的定制,企业注定成本很高,最终会反应在零售价格上,没办法形成大众消费市场。要解决这个问题,唯有利用信息化手段,走规模化定制的道路。金牌厨柜在两化融合的发展中,比较好地解决了多品种的个性化需求和大批量的规模效益两者的矛盾,逐步实现了工业化定制。背后的原因是金牌厨柜在十多年的发展中打造了工业化定制的三大能力。


1、先进的制造能力


先进的生产制造能力是工业化定制的前提。金牌厨柜拥有厦门和江苏两个生产基地,金牌厨柜厦门总部生产基地总规模近300亩,泗阳生产基地一期230亩,两大基地累计已建厂房及配套设施近30万平方米。另有规划储备用地厦门生产基地200亩、泗阳生产基地770亩。两大生产基地都拥有行业领先的专业柔性生产线,全部生产线均由国际权威的设计机构德国舒乐公司进行规划设计,这也成为了厨柜行业大规模定制的样板生产线。


金牌还拥有世界顶尖的硬件设备——德国豪迈大型电子开料锯及加工中心、豪迈重型封边机、全生产线的无动力辊轮系统等,大型除尘系统和冷风系统等辅助设施均属于业内先进水平。未来,金牌厨柜厦门及江苏两大基地建成,金牌厨柜的生产规模不仅领先国内,并将位列国际厨柜行业前茅,其所带动的产业集群将成为与德国汉诺威、意大利博尔多侬内并列的世界三大厨柜产业集群区之一。


除了在硬件的投入,金牌还非常注重工业人才的培养。人才短缺是厨柜行业的一大难题,互相挖人的恶习司空见惯。早在2011年,金牌厨柜便与南洋学院合作,成立了国内第一家的厨柜学院,面向全国招生,还抽调了很多企业骨干来做客座教授。


2、智能化的柔性生产系统


在厨柜行业,定制化与规模化的解决之道就是标准化和柔性化的结合。柔性化生产是“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在生产上的应用和延伸,但企业又不可能给消费者做无节制的定制。消费者需要柔性,生产方需要刚性,刚和柔之间,需要找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在家居行业,模块分解是工业化定制的关键。金牌厨柜作为一家专业厨柜生产公司,多年来一直对产品耕耘颇深,对产品本身的质量、质感、结构有着极高的专业性。经过大量个性化订单的生产实践,金牌厨柜逐渐摸索和提炼出通用性模块,这些模块有很强的组合能力,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生产成本又在业内有竞争力。


以柜子为例,可以拆分成门板、柜体,其中门板起主要的装饰作用,这部分定制化程度越高消费者越满意,而支撑柜子的柜体,则可以通过设定不同型号的板材进行组装。因此,企业可以采取门板定制化生产,柜体按照各种型号标准化备货生产的方式。


金牌厨柜在信息化的改造过程中,逐渐把这些提炼出来的模块放到了GIS信息化系统中,它推翻了以前先前端设计再后端生产的思维模式,而是先建立结构和工艺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再建设外观模型库。这意味着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来的厨柜经过拆单系统的分解后,会产生更多的标准件,更有利于后端排料生产,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3、领先的信息化水平


在世界工业大发展中,德国政府提出了工业4.0理念,指利用物联信息系统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和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


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提出以“互联网+”为核心,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两化融合是指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信息化成为工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常规手段。


金牌厨柜的GIS信息化系统符合德国工业4.0的理念,也是“两化融合”的产物。金牌厨柜的整个产品周期都包含了数字化和智能化,而且信息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不再独立进行,而是两者在技术、产品、管理等各个层面相互交融。


金牌厨柜的所有订单都在同一套信息化系统里,系统在接受订单后则会根据地域或者工艺等不同的规则,自动识别哪些定单分配给泗阳生产,哪些分配给厦门生产。规则的制定和适用时间由信息化管理人员根据两个生产基地的实际情况以及产能进行变动修改。实际上,人只要制定好规则,运行、运算、关键工序制造都是靠GIS信息系统自动来做。


这三大能力相互结合,相互依存,形成更具爆发能量的合力,产生聚变,完成了由端到端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随着企业思维和意识的转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将更加的全面和深入,“中国制造+互联网”正在成为一场改造传统生产方式的的大浪潮。像金牌厨柜这样的企业会在各行各业中脱颖而出,一个制造新时代即将开启。这一切,预示着“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正在从理想变为现实,中国制造也将在世界产业分工上改变“OEM代工”的传统印象,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先进产能的国际化输出。



揭秘 | 金牌厨柜“工业化柔性定制”GIS系统


http://www.finekitchen.cn/info/detailed853.html(精品厨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