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小甲:傲视消毒柜群雄三十年
2018年8月,康宝即将迎来而立之年。身为这艘航母的船长,罗小甲30年来,一直将热血与期许倾注在消毒柜事业上,也因此被称为“中国消毒柜之父”。
作为消毒柜品类的全球开创者,康宝早已无可争议地成为消毒柜的代名词——2017年,在线上消毒柜单品市场上,康宝的销售占比超过30%,远远领先第二名。
但是,罗小甲并非单纯坐享消毒柜市场的红利,如今,康宝构建了“厨房电器、五金出口、汽车配件、整体家居”四大关联产业并驾齐驱的业务群组,产品涵盖消毒柜、油烟机、热水器、净水器、集成灶、洗碗机、烤箱、汽车配件和整体家居等,这使得人们在“食住行”中,都可能享受到康宝的技术呵护。
新品类诞生:发明消毒柜
1980年,罗小甲进入康宝前身——杏坛铁工厂,担任统计和会计,在此之前,他已经做了好几年的打铁匠,每天挥舞着5公斤的铁锤。
沉重的铁锤,锤炼出高质量的铸铁件,也锤炼出他坚韧的性格。
由于工作勤奋又有经济头脑,1984年,罗小甲被提升为杏坛铁工厂副厂长,主持工厂的生产工作。在担任杏坛铁工厂厂长的日子里,他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把半死不活的厂子拉出泥潭。
1985年夏,机遇来了。
“甲哥,你想家里的碗筷不被蟑螂蚂蚁弄脏吗?我构思了一个产品,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罗小甲读着打铁学徒时代师弟陈孟的来信,脑洞大开。
陈孟和罗小甲识于微时,打铁学徒时代,罗小甲就是师哥。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陈孟当年就考进华南理工大学船舶制造工程系。在陈孟大学期间,罗小甲经常给他寄钱寄物,后来陈孟分配到中山工作,两人一直书信来往,情同手足。陈孟一有想法往往是第一时间找能工巧匠的师哥。罗小甲没有半点犹豫,第二天一早,就骑着一辆嘉陵摩托车,直奔中山陈孟的家。
陈孟回忆说:“我看到奶奶正在把碗柜里的杯盘碗筷拿出来清洗,又用开水煮,准备一家人早餐使用。于是我想,能不能做一个完全密封的碗柜,让蚂蚁和蟑螂都进不去,而它本身又可以杀菌呢?”
陈孟把自己的雏形构想画成了三张图纸,罗小甲迫不及待地把图纸带了回去,交给了当时的厂长苏文业。他预感到这将会是一个改善中国乃至全世界每一个家庭生活质量的产品,一个全新的家电品类将走进千家万户。
用现在的流行语说,罗小甲站在了风口上。可是,当时的创业环境和今日不可同日而语,即使刮12级台风,但由于决策、人才、技术、资金等一系列问题,消毒碗柜的研发进展不顺。几个月后,消毒碗柜的研发搁浅,它成了罗小甲眼前一个看得见却摘不下来的果子。
1987年,一个仲夏之夜,送梯子的人到了。
晚上8点左右,罗小甲吃着晚饭,就在这时,电话铃声响起来了。原来是当时的杏坛镇党委书记黄炳坚打来的电话,他接到投诉,铁工厂的厕所出了故障导致扰民,他决定来现场办公,罗小甲连忙约上梁冠智回到办公室。
很快,黄书记来到铁工厂,视察了待整修的厕所并与罗小甲商量整修措施后,坐下来,问道:“阿甲,你们工厂有什么新产品啊?”
“有两个,一个是消毒碗柜,一个是自动报警煮开水的壶,可惜手头上的资金不够研发了。”罗小甲不假思索地说。
“那个消毒碗柜要投入多少钱?”
“需要100万,起码也要50万。”
“我给你30万,一年内不计算利息,但一年内必须拿出产品。”
“啊,恐怕不够”,罗小甲正犹豫不决之际,坐在旁边加班的技术人员梁冠智拉了拉他的衣衫,罗小甲马上会意,改口说“但也可以先启动了”。
第一笔“风投”很快批下来,黄书记又临时增加了一个条件:必须春节前拿出产品。
掰指一算,研发时间只剩半年。这能行吗?大家都忧心地看着罗小甲。可罗小甲倒很淡定,他有自己的算盘,“白天黑夜加起来,别人的半年不就成了我们的一年吗?”
从那时起,杏坛铁工厂开始了日以继夜的生产研发,再也没有周末一说。
回想那段艰难的日子,罗小甲显得异常轻松愉悦,他谦虚地称自己不懂技术,却知道“收买人心”,而他收买人心的方式很实用——给上夜班的研发人员做宵夜。
不仅如此,罗小甲还处处身先士卒,走出厂长办公室,他就是工厂里的临时搬运工,每次运货出广州,他都要帮着装卸八百多斤的大梁。长久的积劳,让年纪轻轻的他就得了腰椎间盘突出。
靠着罗小甲的宵夜和全体研发人员的众志成城,世界上第一台消毒柜,果然赶在第二年的春节前,由这个并不知名的小工厂研发成功。
眼前的消毒碗柜,就像呱呱坠地的新生婴儿,罗小甲召集全体技术和管理人员,为消毒碗柜取名。他的想法很简单——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罗小甲要求每人想一个名字,得票多者就是消毒碗柜的名字。
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知道,消毒碗柜将极大改善每一个用户的卫生习惯,在人类与病毒细菌的抗争之路上将作出卓越的贡献,是当之无愧为健康之宝。最终,“康宝”得票最多。提出“康宝”这个名字的职工陈同友因此获得铁工厂200元的奖励——这相当于3个月的工资。
1988年春节前,铁工厂自主研发的第一代家用电子消毒柜正式诞生。四个月后,消毒柜通过广东省二轻厅技术鉴定,同年11月,杏坛铁工厂正式更名为康宝电器厂,罗小甲也因此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企业家。
从打铁匠走到创新先锋,这只是罗小甲书写的“康宝故事”的第一章。
一场震惊中外的专利官司
消毒柜研发成功,并没有让罗小甲兴奋太久,另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摆上了他的办公桌——如何把这个全新的产品卖出去?
罗小甲迫不及待地找到了华南最大百货公司南方大厦的家电部经理,好说歹说要了四个消毒柜的位子,并承诺以一个月为期,卖不出去就退场。
当时,见多识广的家电部经理尚不知消毒柜为何物,何况普通市民。面对四个新奇的铁柜子,围观的人一大群,但没有一人下单。
叫好不叫座的情形一直持续到第二十一天,终于第一个敢吃螃蟹者现身,用280元买走了世界上第一台商品化消毒柜,这也是康宝的第一单。同时,罗小甲又动员广州业务员的亲戚买了一台。
渐有起色的销量让家电部经理很满意,同意继续支持罗小甲。后来,康宝消毒柜进入广州其它商场,通过人们的口口相传,消毒柜市场慢慢得以打开。
机遇只会青睐有准备的人。
1988年,上海大规模爆发甲肝疫情,三十万人感染,消毒柜的重要性得到突显。康宝成功地抓住市场需求,销量急剧上升。这一年,康宝售出4000台消毒柜,产值达到了178万,一年后就超过了400万,到了1991年已经达到了一个亿。
康宝的成功,让市场第一次认识到了消毒柜的巨大潜力,同在顺德的几家知名家电品牌也开始生产消毒碗柜,而他们的产品用的是康宝的专利技术。为此,双方在1995年不得不对簿公堂。
当时的中国,知识产权的意识还不强。在诉讼初期,县委领导找到康宝的党委书记,要求罗小甲撤销诉讼,“都是顺德的企业,打什么官司?叫罗小甲不要打官司了,有生意大家一起做”。在县委领导的角度看来,康宝理应为全县的利益让步。
然而,作为康宝的负责人,罗小甲不能置康宝利益不顾,更不能容忍有人侵犯康宝全体努力研发了两年的成果。
罗小甲发起的这场维权官司,维持了一年多的诉讼,且耗资巨大,但却更坚定了他对技术的极致追求和对知识产权的重视。
在接下来几年里,中山、南海和广州等地涌现了数十家企业仿冒康宝的产品甚至品牌。罗小甲丝毫没有退让,一一诉讼,一下子告了22家公司。
付出极大的时间成本后,康宝赢得了官司,但诉讼就花费150多万,最终却只收到160多万的罚款。
面对微薄的收益,罗小甲没有后悔过当初的坚持,他相信康宝维权案一定会给中国的整个产业和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一定会成为中国人关于知识产权的启蒙案例。中美知识产权谈判前,国家谈判代表团一行还专程来到康宝,了解康宝的维权情况,对其表示赞赏。
罗小甲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和执着,给中国企业上了重要一课。
公司改制,激发活力
维权案,让康宝赢得了知名度,但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长。
消毒柜作为新兴的厨电单品,其市场重要性引发各大厂商的关注,并推出自己的产品。康宝即便有先发优势和专利权,但猛虎架不住群狼,在众多大牌的围攻下,康宝难以招架,并且,罗小甲彼时身兼杏坛副镇长,无法更多地照顾康宝的经营,因此,从1996年到1999年年间,康宝业绩从三亿降至一亿多,随之而来的是面临利润亏损。
“我要求康宝必须转制,让大家都有责任。当时情况下,做好做不好都是政府的,大家都没有动力”,罗小甲回忆起改制的决心,仍能让人感受到当年危急的情势。
当时,康宝属于乡镇企业,做得好与不好,都是政府的事情,员工们没有为康宝拼命干的动力。
康宝只是体制问题制约了发展,企业自身还是一只下蛋金鸡。
很快,广州某公司要求参与康宝的改制。就在合作即将达成时,杏坛镇党委却否决了广州那家公司的进入。原来,是两个副书记不能放心把康宝交给外人,这是大家的心血,大家舍不得也放心不下。
在又一次关于康宝改制的党委会不欢而散后,党委书记找到了罗小甲,下了最后通牒:“你回去做一做改制的评估,优势劣势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卖给外面、卖给百建还是你们骨干承接,分别做三个详细方案”。
在下一次讨论会上,当罗小甲汇报完三个方案,与会的所有人都一致同意把康宝交给缔造它的骨干们。显然,作为康宝的创始人和多年来的船长,骨干承接的方案必须有罗小甲亲自领导参与。
“那个时候当一个政府官员还是舒服的,年收入也不低,做企业却是相当辛苦,而且还存在风险”。罗小甲坦言。
客观而言,光是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就可以让罗小甲功成身退,然而,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还有康宝员工的殷切期待,都让他放不下一手创建的事业。
放弃了悠闲舒适的副镇长职务,罗小甲将自己投入到艰苦的商业战场。
改制方案定下来后,罗小甲找到五六个骨干,谈到了如今不能再像以前大锅饭一样,必须自己按股投入,共同把康宝做好做强。有心比有钱更重要,但钱方面必须拿出五十万,如果亏了先亏自己的。大家都没有多想,拿出自己的房产证抵押给银行,赌上了自己的所有,由此开启了康宝的改制之路。
改制后,大家第一次真正地把康宝作为自己的事业,动力有了,积极性有了,大家都“把自己的全部身心掏出来”。因此,即使外部形势波涛凶险,康宝员工反而更加齐心协力,业绩开始一步步回升。
这次成功的企业改制,打破了大锅饭,激发了员工们的主人翁精神,奠定了后面康宝的快速发展,并成为全国知名品牌。
产品创新:与时代共鸣
消毒柜再好,也有其局限性,它在全中国,全世界的市场的需求都不一样。
北方,长期的严寒天气不利于病菌滋生,因此,消毒碗柜的需求远不如潮湿多虫的南方。在这里,康宝品牌需要适合寒冷天气的产品作为支撑。
经过分析,罗小甲认为可以用油烟机、净水器、热水器等产品切入细分市场。而在消毒碗柜本身已经赢下市场的情况下,也有更多的产品可以配套进入用户的厨房,真正把品牌做大做强。
2000年起,康宝逐步实行战略扩张,以消毒柜为核心延伸到其它厨卫产品,生产并销售油烟机、燃气灶、热水器、净水器等家电产品,全面进军厨卫领域。 2014年1月,康宝进军橱柜领域,并创立了“耐惠”子品牌,耐惠家居和耐惠厨电凭借其质量可靠、性价比高、款式多样、设计美观等特点赢得了广大客户的认可。
罗小甲阐述公司战略,康宝仍然以消毒柜为核心,多元化战略是为了消毒柜更好的发展。
他解释了自己的多元化理念,家电利润相当薄,一般2、3个点,但它有庞大的消费量,每年收入约10个亿,所以作为主业要做大做强。但光靠一个消毒柜支撑企业发展存在难度,南方消费还可以,北方就不行,那里冰天雪地用消毒柜的人少很多,因此我们可以有其他产业互补。比方说厨电,我们跟进厨房里面的除了消毒柜,还可以配套有洗碗机、抽烟机、净水器等四五件产品,覆盖面扩大了,整体业绩自然提升。所以,新产品必须做,但必须做好,要做到NO.1,否则就不能在这个行业里生存下去。
怎么做到NO.1呢?第一,产品的通用性;第二,保证产品的质量;第三,做好售后服务。在罗小甲看来,产品什么问题都不出是最好的,但企业要做好最坏的准备,时刻准备满足客户需要,有问题马上解决,不让他们觉得麻烦,这个是最关键的。
时代不断发展,技术不断革新,作为康宝的旗舰产品的消毒碗柜也在不断升级,从挂式、立式到如今的嵌入式;从单层高温到分层使用不同方式消毒不同的餐具;从旋钮、按键到如今的智能触摸屏交互,再到作为未来趋势的手机控制……
在产品创新上,身为董事长的罗小甲依然冲在一线。今年,康宝推出消毒衣柜,它在消毒的同时,能够为衣服保暖,在北方的冬天,为用户时刻提供温暖的衣服。这个贴近用户需求的产品就是来自罗小甲的创意。
“只有做好自己,你才有条件去发展,否则,你想怎么样都没用。”谈起未来,罗小甲这样提醒自己。
自创立康宝到六十岁都没有周末的罗小甲,依然精力充沛,斗志昂扬。谈起未来的战略规划,他激情万丈,从他的眼里,我们看到了他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必胜信念。